小便忍定唔忍好?醫生警告「有尿即屙」三大害處要小心

小便忍定唔忍好?醫生警告「有尿即屙」三大害處要小心

細個常聽聞不要忍尿,忍得尿多,不但會導致泌尿道感染、失禁及腎衰竭。不過有台灣醫生,早前在社交平台專頁《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發表文章,正常的膀胱,就必須要讓他有正常的儲尿工作,「不要一有尿就去尿,要適度忍一下」,讓膀胱發揮儲存尿液該有的工作,又好像有點道理。

醫生指出,若一有尿就屙會引發三大問題。首先,會讓人感到患得患失、若人一天24小時的專注力都在膀胱,會嚴重干擾生活品質。第二,當膀胱內的尿液不夠就去小便,其實是增加膀胱逼尿肌的負擔,年輕人可能感覺不到,但人老了之後,膀胱收縮功能退化, 排尿就變得很弱、很細、「甚至滴滴答答」。 此外,當膀胱的逼尿肌,長期增加負擔,反而會造成膀胱病變、延展變差,以及慢性纖維化。

醫生建議,應該讓膀胱感覺七、八分滿才去小便。「各位大可以放心,這樣不叫做憋尿(忍尿),也不會導致尿路感染。」更比喻膀胱就應該像這一把弓,「正常的拉弓,射出去的箭,才會又快又遠!」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