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BC》報道,英國一項針對100人的研究發現,約3分之1的人每月會洗一次毛巾。雖然這些蓬鬆的纖維可能沒有任何污垢,但它們是數百萬微生物的溫床。有研究顯示,毛巾會被人類皮膚常見的細菌和腸道內的細菌污染。
毛巾掛廁所吸附馬桶細菌
當我們擦乾身體時,部分細菌會轉移到毛巾上,空氣中的真菌和細菌會附在毛巾纖維上,有些細菌則來自洗毛巾的水。不少人喜歡把毛巾放在廁所晾乾,然而每次沖馬桶時,毛巾可能會沾到廁所的細菌和排泄物。
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大學家庭和社區衛生與健康中心生物學教授兼聯合主任Elizabeth Scott表示,我們的皮膚上有多達1,000種不同的細菌,以及許多其他病毒和真菌,而毛巾上發現的許多細菌,與我們皮膚上發現的細菌種類相同,這些細菌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很常見,有機會引致食源性疾病和腹瀉。
此外,沙門氏菌、諾如病毒和大腸桿菌引起的胃腸道感染,也可以透過毛巾傳播。與感染者共用毛巾或床單,也有機會感染MPOX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等。
專家建議清洗頻率+水溫
對此,Elizabeth建議最少每周洗一次毛巾,如生病出現嘔吐和腹瀉,就需要有自己的毛巾,亦不要共用毛巾。另外,毛巾需要更高的溫度(攝氏40至60度)和更長的洗滌時間,並需要添加抗菌洗滌劑,防止細菌附在織物上並滅活病毒;至於添加酵素或漂白劑則可幫助對抗毛巾上的微生物。印度一項研究發現,將洗滌劑和消毒劑混合,並在陽光下曬乾毛巾,對於減少細菌和真菌是最有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