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善忘,是患上認知障礙症還是腦退化🧠?全港將有30萬患者? #至識健康

越來越善忘,是患上認知障礙症還是腦退化🧠?全港將有30萬患者? #至識健康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由腦部退化引起的疾病,導致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逐漸失去,影響生活和自理能力,甚至改變性情。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藥物可以改善病徵,因此及早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 每100個65歲以上長者就有5至8個估計患有認知障礙症

💡 在2039年,本地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或將超過三十萬人

認知障礙症主要有五大類,包括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和第二常見的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另外,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和混合型認知障礙症也是較普遍的類別。


雖然各類認知障礙的成因尚待研究,但科學家和醫學界已綜合出一些高風險因素:

👉🏻 年紀:患者一般為65歲以上人士。年紀愈大,患病機會率愈高。


👉🏻 遺傳:每個人都會遺傳來自父母的APOE基因,它們有不同形式,研究發現遺傳了其中一種形式—APOE E4的話,會有較大機會患上阿茲海默症。此外,若有直屬親屬,如父母、子女是認知障礙症患者,也會增加患病機會。


👉🏻 性別:女性患病的機率較男性高,或與女性普遍較長壽有關。


除了以上無法改變的風險因素,也有些可控制的因素:

👉🏻 避免腦部受損:嚴重頭部創傷會增加日後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故職業拳擊手、足球員等有較大患病風險。因此大家應儘量保護頭部,如在交通工具上繫好安全帶、運動時穿戴好防護裝備。


👉🏻 教育水平及腦部活動:外國有研究發現,教育水平偏低的人比教育水平高的人士有較大風險患上認知障礙。這或與用腦程度多與少有關,因此多進行刺激腦部思考的活動,如下棋、閱讀等或對預防認知障礙症有幫助。


👉🏻 生活習慣: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習慣有助直接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包括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保持理想體重等,避免或戒除吸煙、酗酒及濫用藥物等壞習慣。


🟢 早期認知障礙症:病徵最初較輕微,而容易被忽略或被誤當成長者因年老而自然退化的情況。患者的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 但會出現健忘、思考能力減低、對時間感產生混亂感,或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等症狀。

🟡 中期認知障礙症:症狀愈來愈嚴重,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嚴重。症狀包括不記得對最近經歷的事情或人名,溝通或表達出現困難、生活難以自理,甚至在迷路。患者的行為也會因而轉變,如重複提問,四周徘徊等。

⚠️ 晚期認知障礙症:對記憶和行動能力的損害日益明顯。症狀包括難以感知時間和地點、不認得親戚朋友、難以自理,如大小便失禁、走路困難、說話和理解力遲鈍或出現行為變化,甚至具攻擊性。

如懷疑患上認知障礙,醫生一般會進行多項檢查來診斷,包括:神經心理學及認知測試、神經病學評估、電腦掃描、血液檢查、腦脊髓液檢查和腦脊髓液檢查。

大部分認知障礙症並無根治方法,只能延緩病徵。患者接受的藥物治療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針對腦功能退化的;另一種是針對認知障礙症引起的相關行為和情緒問題。

此外,非藥物治療也很重要。一些訓練可協助患者「溫習」生活技能,鞏固認知,補償因病變損失的功能,更可刺激大腦建立新的神經連接,重塑大腦功能,以及改善情緒和行為問題。醫生會安排一些活動和訓練,例如:現實定向、認知訓練(專注力訓練、手眼協調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多感官刺激、音樂治療等。


【文章獲FindDoc授權轉載】

文章出處:https://www.finddoc.com/health/guides/認知障礙症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