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手術風險有幾高?一文即睇通波仔注意事項、過程及風險 #至識健康

通波仔手術風險有幾高?一文即睇通波仔注意事項、過程及風險 #至識健康

通波仔手術,也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是一種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的微創手術。儘管這是一個相當成熟的手術,但仍存在一些潛在風險:

  • 手術本身的風險:包括血管損傷、心臟創傷等。
  • 術後需要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風險:這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 血管內支架發生血栓的風險:儘管風險較低,但仍然存在。
  • 其他併發症:如造影劑過敏、手術部位瘀傷等。

什麼人需要通波仔?
並非所有心血管阻塞的患者都需要進行通波仔手術。通常,冠狀動脈阻塞七成僅作為其中一個考慮指標,並不代表一定需要立即進行手術。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如血管收窄的位置和大小、症狀等因素來判斷是否需要手術。例如,如果患者的血管阻塞超過五成,且出現心絞痛等症狀,可能需要考慮通波仔手術。


目前有什麼類型的手術選擇?

  1. 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通過導管將帶球囊的導管送入冠狀動脈狹窄段,加壓擴張,使狹窄管腔擴大,血流暢通。
  2. 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在狹窄或堵塞的冠狀動脈內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腔内的血流暢通。
  3. 藥物金屬支架:支架表面有藥物塗層,可以被血管慢慢吸收,減少冠心病病發的機會。

手術後,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短期注意事項:手術後2星期內手臂不要過分用力,避免拿重物,以免扯開傷口。
  • 長期注意事項:按醫生指示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改變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適量運動及維持健康飲食,以防復發。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