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騙案|警方去年首9月接逾8400宗個案涉款3億元 較前年激增逾50%!

網購騙案|警方去年首9月接逾8400宗個案涉款3億元 較前年激增逾50%!

Carousell/網購騙案/詐騙/騙案/網購/二手交易/二手平台/二手買賣/不良營商|近年來,網上二手交易平台日益普及,但隨之而來的相關爭議也不斷增加,其中包括詐騙等不良營商手法,以及版權和商標侵權等問題。

24年首9月共接獲8405宗網購騙案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回覆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2024年首9個月,警務處共接獲8,405宗網上購物騙案,涉及金額約為3億元。他表示,這些騙案包括發生在社交媒體及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各類詐騙行為。

丘應樺指,海關在2024年首9個月接獲292宗涉及不良營銷手法的舉報,但無一宗被定罪;至於涉及版權及商標侵權的舉報個案則有834宗,當中有37宗個案被定罪。

網購防騙建議網購防騙建議網購防騙建議網購防騙建議網購防騙建議網購防騙建議

騙徒會用甚麼手法欺騙消費者?

有試過在社交平台購物,有可能付款後卻收不到貨品/服務。而多數騙徒會用以下手法欺騙消費者,包括:假扮賣家,如提供特別優惠 - 以限購、減價、外地代購等作招徠,吸引買家;先收錢後失聯,要求買家先匯款至指定戶口,拒絕當面交收;收款後失去聯絡,涉及熱門貨品類別 ( 演唱會飛、海鮮、魚生、玩具模型、手袋、手錶、傢俬、智能電話、電子遊戲、零食、車牌號碼、貨幣兌換、網上遊戲帳戶、電腦)。

假扮買家,如虛假收據,以虛假入數收據作匯款證明;無效支票,將未能兌現的支票存入賣家戶口,營造虛假的入帳記錄;收貨後失聯,騙徒收取貨品後便會失去聯絡,賣方其後發現未能入帳方知被騙。

可疑社交平台網店有什麼特徵?

1. 專頁一般只經營了數天或數星期,無實體店地址或辦公室電話。(提示:在「專頁透明度」能看到專頁建立日期)
2. 專頁或會刊登廣告以提升知名度
3. 聘用打手給予好評或留言,製造多人光顧假象
4. 專頁內售賣的貨品種類不一,大多是一些近期受歡迎貨品
5. 專頁內只有少量貼文
6. 貼文內的相片多從其他網店擷取

網購防騙建議:

1. 光顧信譽良好的賣家,儘量選擇當面交收
2. 應盡量透過官方銷售渠道購買貨品
3. 出售貨品時,不應單憑入數收據便相信付款完成
4. 付款前應先搜尋賣家的電話號碼、銀行戶口號碼、專頁名稱等,並留意負評
5. 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終止交易
6. 如有懷疑,可在「防騙視伏器」輸入電話號碼、社交媒體帳號等評估風險,或致電警方「18222」查詢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