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調查:47%中學生有心理問題未必求助 中五生瀕自殺經歷揭示溝通重要

港島調查:47%中學生有心理問題未必求助 中五生瀕自殺經歷揭示溝通重要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昨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發現受訪學生與他人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的意願較低,近半(47%)受訪學生表示一旦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不一定尋求協助,甚至有逾兩成受訪學生表明不會尋求協助。其中有中五學生分享幾乎自殺經歷,揭示與家人或成年人傾訴的重要。

中五學生Christy 分享想過自殺的經歷

記者會上中五學生Christy 分享經歷。她憶述自己自小學開始因健康問題,被同學誤解而被排擠,升中後無論社交及學業均面對巨大壓力,精神健康開始出現問題。升上高中後,公開試的壓力帶給她更大的精神困擾,有時更會獨自哭泣及失眠。她亦曾因家庭誤解而對個人價值產生懷疑,甚至一度想過自殺。幸有一次機會讓 Christy 與家人修補關係。 自此由不願與家人傾訴,轉化為與家人傾心事成為她的情緒出口。

她認為青少年與成人年代不同,故成年人較難明白自己的處境,普遍青少年不願向成年人透露心聲,更遑論是求助,但倘若能夠建立具安全感的互信關係,成年人又能給予自己有用的建議時,她亦願意向成年人傾訴甚或求助,因為她個人認為朋輩大多只能成為聆聽對象,成年人有機會提供較多具體而有用的建議,協助自己面對各種挑戰。

現時 Christy 亦有定期約見精神科醫生及心理輔導,她亦樂於與學校社工會面,「覺得有人聽自己傾訴,亦會提出有 效方法協助自己尋找出路。

調查於今年7至8月中進行,YMCA提供給「東張+」的數據顯示,他們以問卷訪問了826名港島區中學生,過半受訪學生在過去兩星期曾經歷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甚至無法停止或控制憂慮。研究發現三成(30.6%)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四分一受訪學生處於焦慮的狀態​。另外,約三成(29.3%)受訪學生有中度或以上壓力,代表精神健康情況已達到必須關注的水平,更有17%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的壓力水平。

36%受訪學生被評為抗逆力低,面對逆境時需要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及情緒。  在形容自己健康狀況為「好/非常好/極好」的受訪學生當中,事實上有約16%被PHQ-2問卷評估為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

對於會否與他人談論感受,逾四成(41.4%)受訪學生願意與同伴或朋友談論感受,惟不足三成(28.5%)表示願意與成年人談論。 

調查數據亦顯示,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抑鬱、焦慮、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抗逆力及健康狀況顯著較差。YMCA提倡精神健康素養教育普及化,​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並於學校及社區營造可討論精神健康議題的空間,有助提升學生尋求協助的動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昨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

YMCA建議學校及地區青少年服務單位積極推展精神健康素養教育,​宣傳及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例如音樂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戲劇治療、生態療法等,讓學生認識醫學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擴闊中學生對精神疾病治療的認知,有助對抗污名化及提升其尋求協助的動力。

針對中學生與成年人談論個人感受的動機偏低,YMCA提倡透過非學術活動讓青少年與家長、教職員及社工等重建互信關係。YMCA小西灣會所、柴灣會所及康怡會所共同推行「Chillax Y2K 精神健康服務計劃」​,為港島區6至24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身心靈健康的及早介入服務,具體活動內容包括生態療法大自然系列活動、家長培訓、入校活動等,邀請青少年參與製作身心靈健康教育多媒體平台,以輕鬆手法提升大眾精神健康素養。

YMCA 亦提倡「Study-Life Balance」(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鼓勵學生投入學業之餘,也要享受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充足的作息安排。本會青年會書院,現正試行為中一學生提供午膳後的小睡時間;另外,每學年有八天的「全方位學習日」,讓中一至中五學生自選參與學會或興趣活動,中六學生更可休息半天,鼓勵學生適時放鬆。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