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村屋「換新裝」變靚靚圖騰壁畫 「經手人」原來上年上過《東張》受訪!?

粉嶺村屋「換新裝」變靚靚圖騰壁畫 「經手人」原來上年上過《東張》受訪!?

「東張+」接獲粉嶺街坊盧先生報料,表示近日於軍地村發現其中一間村屋色彩鮮艷的「換上新裝」,故拍下美麗一幕欲與觀眾分享。

觀眾盧先生發現粉嶺軍地村出現一幅極美麗的壁畫。

經過打聽後,原來這幅美麗外牆壁畫的「經手人」,正正就是去年為太子長寧大廈外牆活化的陸先生!「東張+」為此向陸先生查詢,他向記者分享時更指出原來這幅壁畫背後理念,竟然與長寧大廈息息相關?

壁畫的創作者陸先生去年接受《東張》訪問,原來太子長寧大廈的大壁畫亦是出自他手筆!

陸先生表示,這幅壁畫的創作理念可以由太子長寧大廈外牆畫說起。他認為,自己可能是受近代量子物理學的影響,繪畫方法會由大量細小的畫面,透過一個特定的結構關係結合成一個龐大的畫面或立體畫面。至於這個小壁畫的創作的主題就會在這結構關係上。

有別於傳統的繪畫,重點都在畫風和畫的主題上,太子長寧牆畫的結構就是大廈本身,一座約60年的13層住宅大廈,就如區內其他樓宇一樣,本身就是一個由無數小故事組成的結構,每分每秒都在互動着,擴展成一棟大廈,再擴展成一個社區,然後再到一個城市,如此類推。具體一點去理解,就是一面大小約1米乘1米,主題為樹木的畫面,依照着一棟大廈的外牆結構累積和結合。最終成為一個巨型的森林圖畫,除却意義上綠化社區,亦正呼應著這種由微觀到宏觀的意像。

陸先生又講及太子長寧大廈的外牆創作理念,表示壁畫就是一個由無數小故事組成的結構,再慢慢擴展成一個社區及城市。

而這個位於粉嶺軍地的壁畫則同樣以小畫面組成龐大的意像圖畫,構思的概念,是古印度的一個圖騰 - 斯里壇城。

壁畫的創作理念是一個古印度的圖騰 - 斯里壇城。

「壇城」是一種結介,用來封印安定和福祉。西藏密宗的僧侶會用祂來製作唐卡,作為修行。所謂古印度,古是遠古,在未有筆錄歷史之前,這些「圖騰」就已經存在,換句話說,今天除傳說之外,是無法找到祂們的出處,就如太極陰陽、河圖洛書、中東的生命樹、卡巴拉等。

至於其意義可能今天都不能完全被解讀,但古人可能掌握一些智慧或見解,透過圖像表達,但後人已不能完整地掌握,我就特別喜歡用這些被譽為神聖幾何圖案來作畫。西藏密宗僧侶對「壇城」的圖案比例和結構要求非常嚴謹,製作唐卡時都只能重複他們派系所了解的壇城圖案,不能有錯。

創作過程。(圖片由蔣先生提供)

對於記者詢問如何能夠促成這一次的繪畫機會,陸先生則感謝舊同學蔣先生「拉線」,經老屋主同意,再依照蔣先生的要求在石屋正面牆身作畫。

創作過程。(圖片由蔣先生提供)

至於真正「開工」後,陸先生發現石屋正面牆身大部份都貼上波浪型坑鐵皮,而這些波浪紋正好能夠提供一個扭曲的結構平面給他用來演繹自己作畫的風格。

創作過程。(圖片由蔣先生提供)

一直熱衷於創作的陸先生認為,香港很多唐樓或舊建築物都可充當這些作畫的結構,以配合當地的文化空間,以變成一張立體畫。他又指,自己當然有很多計劃和構想 ,但實際執行都需要先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令自己的作品與更多市民見面。

陸先生期待自己將會有更多的作品面世。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