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兼基因醫生張家銘日前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很多人身上會長出小肉芽,即皮贅(skin tags),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通常無害,可能只是影響外觀或因磨擦導致不適。然而,有時這些不起眼的皮膚變化,可能是體內潛在健康問題的早期信號,特別是在與基因異常相關的情況下。
台灣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兼基因醫生張家銘。(Facebook圖片)
6旬婦長出皮贅患3種癌症
張醫生透露曾遇到一名60多歲的女士,她早年頸上長出許多皮贅,因為覺得無關緊要而將它們去掉。未料她後來接連出現健康問題,包括腎臟長出血管脂肪瘤、患上子宮內膜癌和乳癌。
起初婦產科醫生認為可能與結節性硬化症有關,並轉介她向張醫生求診,他為該女士進行全基因檢測,一開始看不到有特別問題,以WGS資料做CNV分析才找出原因 : 她的PTEN基因有缺失。
當皮贅與PTEN基因異常相關時,它們可能並非只是皮膚上的小變化,而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重要健康警告。(Facebook圖片)
基因突變增患癌風險
他解釋PTEN基因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抑癌基因,負責調控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維持細胞正常運作。如PTEN基因發生突變,細胞可能失控增殖,從而增加罹患腫瘤的風險,不論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正是這個基因的異常,導致該女士多次罹患腫瘤,包括乳腺、甲狀腺、消化道、皮膚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因此,當皮贅與PTEN基因異常相關時,它們可能並非只是皮膚上的小變化,而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重要健康警告。而張醫生亦曾遇過有患者皮下有軟骨般的小結節,亦即迷走瘤。
建議接受基因檢測
張醫生提醒,如身上有大量皮贅,尤其家族有腫瘤或癌症病史,建議考慮接受基因檢測,通過了解基因風險,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監測計劃。除了檢查,他又建議該女士採取更積極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採用抗發炎飲食(如多吃深綠色蔬菜、莓果)、保持體重、減少接觸致癌物質(如紫外線、煙草化學物質),以及積極緩解壓力。這不僅能降低疾病風險,還能為可能的早期發現爭取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