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河堤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日前在Facebook發文,引述2023年一項世代研究,發現中高強度運動可以減低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癌症死亡風險。
下午至晚上運動最佳
如進一步區分運動時間,發現「11:00至17:00間」運動跟「混合時間」運動,相比起「早上5:00至11:00間」運動,有更低的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研究作者認為可能跟一天中的心血管系統、迷走神經功能和代謝有關;另外可能是運動類型的干擾因子未能完全校正有關。
另一項2022年的小規模研究顯示,不同時間進行運動,對女性和男性產生不同的健康影響,早晨運動能減少女性的腹部脂肪並降低血壓,而晚上運動則有助提升女性的肌肉表現,降低男性的血壓和疲勞。
去年針對肥胖的糖尿病個案研究則顯示,不管何時運動都比不運動好,但晚間運動能降低最多的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對此,李炎諭認為只要有運動就已經很好,「能保握每周『擠出來』的寶貴運動時間,就已經很棒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