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 35歲以下大腸癌病例激增 最新研究揭示3大主因 缺乏一種營養攝取

medium

至識健康

@getbettertoday

大腸癌 | 35歲以下大腸癌病例激增 最新研究揭示3大主因 缺乏一種營養攝取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迅速上升,根據最新研究,35歲以下人士的大腸癌發病率,在過去30年間增加不少,當中涉及3大因素。

綜合外媒報道,這項發表在《Neoplasia》雜誌上的國際研究,研究小組使用全球疾病負擔的數據,發現1990至2019年間,全球35歲以下人士的結腸癌病例激增,從21,874宗增加至41,545宗。

在35歲以下的人士中,大腸癌普遍影響男性,2019年數據顯示,男性病例為25,432宗;女性病例則僅16,113宗。研究又顯示,在分析的時間段內,全球死亡人數從11,445人增至15,486人。研究揭示年輕人患大腸癌的3大主要因素,當中包括:

1. 缺乏鈣質攝入

研究發現,缺乏鈣攝入是年輕人患大腸癌的最大因素,與約20%的年輕人患大腸癌死亡相關。另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攝入最少300毫克鈣(相當於一大杯牛奶)的女性,患大腸癌或直腸癌的風險降低17%,因鈣可以與膽汁酸和游離脂肪酸結合,降低其致癌性。

2. 飲酒

飲酒是第二大風險因素。研究顯示,每日2杯酒精飲品會使大腸癌風險增加15%,因酒精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損害DNA,從而增加患癌風險。

3. 肥胖

研究指出,肥胖與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顯著相關性,肥胖不僅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還會增加其他多種癌症的風險。

每年有107,320名美國人被診斷出結腸癌,令人驚訝的是,據報缺乏運動和吸煙「對死亡的影響較小」。專家亦研究環境因素、超加工食品或某些飲食會否導致結腸癌。結腸癌症狀包括直腸出血、腹痛、大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貧血和疲勞,儘管結腸癌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對老年人影響尤為嚴重的疾病,但目前所有年齡段的人士中都有激增現象。

預防大腸癌6大貼士
  1. 均衡飲食
  2. 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
  3. 恆常運動
  4. 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
  5. 避免飲酒
  6. 避免吸煙


【延伸閱讀】

一類蔬菜降低乳癌風險70% 效果勝於大蒜🧄促進腸道健康

衞生署調查揭97%市民水果蔬菜攝取量不足 疫後復常增加市民活動量?

用熱水煮洋蔥失抗癌功效 2大方法食洋蔥🧅防7種癌症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