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 | 韓男星權相佑肝臟長血管瘤 隻身去做手術切除3成肝臟

medium

至識健康

@getbettertoday

血管瘤 | 韓男星權相佑肝臟長血管瘤 隻身去做手術切除3成肝臟

【權相佑/血管瘤】南韓48歲男演員權相佑,因2003年與金泰希合演《天國的階梯》一舉成名。近日他在YouTube節目《心酸的哥哥》上透露肝臟曾長有血管瘤。

切除3成肝臟

由於父親因肝癌早逝,權相佑對健康格外關注。醫生當時在檢查中發現他的血管瘤已達6厘米,雖未到需進行開腹手術的10厘米臨界點,但建議他盡早接受治療。

(Instagram圖片)

(Instagram圖片)


權相佑最終選擇接受手術,不過當時他的家人都不在韓國,他只好獨自一人去做手術。手術最終順利完成,他透露切除手掌般大小的肝臟,但醫生指他的肝臟天生較大,即使切除30%,剩餘的部分仍接近普通人的大小。

根據醫學研究,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肝臟腫瘤之一,只需透過正確的診斷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計劃,大部分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

患血管瘤一定要做手術?

台灣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副院長暨腸胃內科醫生陳詩典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解釋,大多數血管瘤都是良性,無症狀時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當血管瘤超過5厘米,會將它視為大型血管瘤,需要評估是否壓迫到腸胃道或膽道導致不適。

他續說,如腫瘤位置接近肝臟表層且超過10厘米,即使沒有明顯症狀,醫生也可能建議進行手術,因撞擊或外力可能會導致腫瘤破裂引發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Instagram圖片)

(Instagram圖片)

(Instagram圖片)


陳詩典指出,診斷血管瘤通常依靠超聲波、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這些技術能有效區分良性和惡性腫瘤。如腫瘤短期內快速增大、出現多個腫瘤或影像不典型,特別是患者伴隨B型或C型肝炎、肝硬化時,需特別提高警覺,可能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以排除罕見而具侵襲性的血管肉瘤(惡性血管瘤)。雖然這種情況極少發生,但早期檢查和診斷非常重要。

切除3成肝臟會否影響功能?

陳詩典又指,肝臟是一個再生能力非常強的器官,只要患者沒有肝硬化、脂肪肝等問題,手術後剩餘的肝臟會逐漸長大,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功能。他又指年輕且健康的患者再生效果通常更好,因此權相佑能迅速恢復並不奇怪。

針對復發風險,陳詩典指血管瘤在手術切除後,如確診為單純良性血管瘤,復發的可能性極低,因手術後可透過病理檢驗確認腫瘤性質,如為良性,通常不會再次形成。術後大多數患者可恢復正常生活,但術後的肝臟保養不可忽視,建議調整飲食、規律運動和戒除不良習慣。

【延伸閱讀】
💀死亡之星 - 腦血管瘤:隱形的腦部定時炸彈

權相佑新戲續集再演特工 自誇跑戲媲美湯告魯斯

權相佑搞笑新片狂捧李伊庚 親邀好友崔智友出演爽快答允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