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一名男網民在Dcard以匿名發文,表示自己去年3月開始持續肚痾,無論服用中、西藥物都無法根治,困擾長達1年之久。在醫生建議下,事主接受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因長期發炎而長出多顆發炎性瘜肉。
只用清水清潔保溫杯
事主經過一番思考後,估計問題可能出在日常使用的保溫杯上。原來他平日經常使用保溫杯盛茶類飲品,且會放置過夜。由於擔心用奶樽刷清洗會殘留洗潔精,他一直沒有徹底清洗保溫杯,僅在使用前簡單用水沖洗。
直至今年開始使用洗潔精和奶樽刷仔細清洗保溫杯後,事主發現肚痾症状竟然消失了,藉此提醒大家切勿因懶惰而忽視保溫杯的清潔,否則可能會造成健康問題,並花費大筆醫療費用。
保溫杯長期不洗養壞菌
台灣家醫科醫生陳崇賢曾在Facebook發文,指長期忽略清洗的保溫杯,容易長出生物膜,該是由微生物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
陳崇賢續指,表面長時間處於潮濕狀態都可能會長出生物膜,跟使用的是塑膠水壺或不鏽鋼無關,畢竟飲用水不可能完全無菌,更別提每天會接觸瓶口的嘴巴。
陳崇賢進一步表示,生物膜也是由微生物構成,經常不洗或沒洗乾淨,如其中有致病細菌在裡面,就會影響健康,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一旦污染水質,可能會導致急性腸胃炎。
3類飲品勿放保溫杯
此外,有些人喜歡用保溫杯裝果汁、豆漿、奶類飲品,台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助理教授林中英表示這些飲品糖分和蛋白質含量也高,都是微生物最佳的營養成分來源,建議盡快飲完。
保溫杯清潔方法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提出,裝飲品的保溫杯,定要將瓶內的蛋白質、糖分清洗乾淨,建議使用軟毛刷加中性清潔劑清洗,保溫杯蓋上如有矽膠墊片也要拆下來洗乾淨,洗完後不要立刻裝回去,應放在陰涼處晾乾,縫隙處如難以清潔,可用棉花棒進行清潔。
網上盛傳用檸檬酸、過碳酸鈉、梳打粉浸泡清洗保溫杯,譚敦慈表示如是全不銹鋼材質,可煮滾熱水加入過碳酸鈉,浸泡1至2小時再清洗。不過不是所有保溫杯都適合用上述方式清潔,如保溫杯使用塗層式內膽,即並非全部以不鏽鋼材質製作,就不建議用強烈方式清潔,不要強力刷,也不建議用梳打粉、檸檬酸、過碳酸鈉來清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