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生果/發霉/霉菌/黴菌/肝癌/中毒】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在Facebook發文,指很多長輩因為節儉,把水果發霉部分削去就照食,引起大家對食安問題的關注。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Facebook圖片)
張家銘表示,黴菌不僅表面長毛這麼簡單,以最常見的青黴菌(Penicillium)為例,它們肉眼可見的霉斑只是「冰山一角」,其實菌絲早伸入果肉深處,即使削掉爛掉的部分,黴菌產生的毒素早已擴散到整個水果裡,進食等於把看不見的毒素吞進肚子。
4種水果高危
他指棒麴毒素(或展青黴素;Patulin)亦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爛掉水果中的毒素,特別愛出現日常最常吃的蘋果、梨、提子和木瓜。棒麴毒素不只會令水果變質,它對人體的傷害更令人擔憂。根據研究,它耐高溫,煮果醬、打成果汁也不一定能把毒素去掉。棒麴毒素更會損害腸胃道,造成噁心、嘔吐、腹痛等不適,長期攝取甚至可能對神經系統、腎臟產生毒害,還有潛在的致癌風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棒麴毒素歸為第三類致癌物。
毒素可致肝癌致命
此外,張家銘指赭麴黴毒素等會對腎臟有害;麴黴菌更是臭名昭著,它會釋放黃麴毒素,是公認的強烈致癌物質,長期攝取與肝癌高度相關;至於毛黴菌則會引發免疫力低者的肺部感染,嚴重甚至致命。
吃水果5大安全貼士
他提醒如果水果發霉,應整個扔掉,不要削掉爛的部分繼續吃。其次,選水果要挑完整無損傷,如水果表面有「傷口」,黴菌最容易趁虛而入。購買時亦不要貪平買一堆,結果吃不完放到發霉。回家保存時,要保持水果乾爽、通風,尤其木瓜、提子這類水分多的水果更容易發霉,最好別悶著放。此外,雪櫃不是萬能防腐神器,它雖然能延緩腐壞,但如果水果已經有霉菌,低溫只是讓它慢一點擴散,毒素仍然存在。
【延伸閱讀】
衞生署調查揭97%市民水果蔬菜攝取量不足 疫後復常增加市民活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