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創新養老模式|免費陪診買藥,還有上門服務提供,一文即睇創新型互助養老

南京創新養老模式|免費陪診買藥,還有上門服務提供,一文即睇創新型互助養老

在存款百萬也未必敢退休的時代,南京人開啟了一種全新的「不花錢」養老模式。2019年,南京市政府推廣了一種名為「時間銀行」的互助養老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以時間換時間,以服務換服務」。這讓年輕人、低齡老人利用碎片時間為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這些服務時長被記錄、存儲,等到自己老後就可以換取相應時長的養老服務。

【時間銀行,存的是時間】

送飯、買藥、上門陪聊、理髮……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許多老人晚年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幫助。而「時間銀行」讓這一切變得可能。

加入「時間銀行」兩年的志願者詹寧輝,幫扶過的老人已經接近100位。對於越來越多的單身、無孩群體來說,「意定監護」制度正在成為他們晚年權益的保障。終身未育的初代丁克、子女定居海外的空巢老人、喪偶、喪子的高齡老人,開始提前為自己設立意定監護人,以便自己失能失智後,有人為自己履行人身照護、醫療規劃、財產處理等監護職責。

陪老人看醫生買藥也是一大需求 圖片來源:網絡

【時間銀行的運作機制】

南京「時間銀行」的發起人之一史秀蓮向老年人解釋「時間銀行」概念時,常常遇到難題。有老人一聽到「銀行」二字,就以為是要交錢的,特別抗拒。史秀蓮努力用最簡單的方式向老人們解釋:「你可以幫別人買菜、買藥,上門打掃衛生,這些時間都可以被記錄下來,然後等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兌換你需要的養老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選擇「時間銀行」】

史秀蓮想到自己身處老家溧陽的父母,「摔倒後無法起身」的困境會不會是自己父母的未來寫照?過去40多年,中國社會經歷了高速變遷,大量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去大城市裡工作、定居,不得不把父母留在千里之外的老家。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查閱資料時,史秀蓮看到了一個名為「時間銀行」的互助養老概念,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學者埃德加·卡恩(Edgar · Cahn)提出,並且已經在全世界多個發達國家開始實踐,「我們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存儲在那裡,等到年老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用」。

圖片來源:來源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