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 港電單車入彎「離奇」失控自炒險撞對頭車 專家教路萬無一失保命技巧

有片 | 港電單車入彎「離奇」失控自炒險撞對頭車  專家教路萬無一失保命技巧

網上FB群組昨天下午 (2月22日) 流傳一則帖文並且附上一段車CAM視頻,帖文題為「Bro!!!!!」。

從後車的CAM視頻中可見,一輛電單車在香港的郊外馬路以不算超高的車速轉入彎位時,鐵騎士突然伸出左腳試圖減慢車速,然後「離奇」地失控撞向對面線的護欄然後人抑車翻,差點撞到對頭車,十分驚險。

後車的司機及乘客懷疑認識撞車的鐵騎士,電單車撞車期間十分緊張,意虢後有人即時跑落車視察被拋出護欄之外的鐵騎士傷勢。

網上FB群組視頻截圖網上FB群組視頻截圖網上FB群組視頻截圖

網民對電單車司機「離奇」自炒議論紛紛,不少人留言表示「嘩,對面真係畀佢嚇死」、「有對頭車嘅話,佢死咗啦」、「遲幾秒就撞對頭」、「咁樣炒都應該冇事,但有幾多幸運用完了,快啲做返啲善事」、「飛咗落山?」、「點解咁慢都會片出去」、「人冇事,又可以去補鐘」、「車主同朋友都幾好心地,即刻停車睇傷者」、「片主係好人,即刻去救人, 片主應該睇到好緊張定係其實識嘅呢?」、「好似片主自己撞左咁緊張」、「你落車幫手係啱,但係最好停埋一邊先,佢喺對面線炒,你而家封埋呢邊線,仲要停正喺彎心」、「停喺彎位,好危險」等。

專家教路煞車及入彎保命技巧

有專家教路,乾燥路面上,電單車的理想煞車比例為前輪 70%,後輪 30%。煞車過程中,車輛的重量會透過慣性作用轉移至前輪,使前輪的抓地力增加,進而提升煞車效率。想像你突然握下前煞車時,車頭及車手重心會慣性向前衝,頭Fork也會向下壓,這時因重量及重心轉移,會會減少後輪的負載,導致後輪抓地力下降,變得更容易鎖死。

其次,重量轉移的影響使前輪在煞車過程中承擔了大部分減速工作,也意味著車手在施加前煞車時,必須格外注意力度的控制。過度施加前煞車可能會導致前輪鎖死,特別是在濕滑路面上,直接令車輛失去平衡,導致前輪打滑或派車。相對而言,當採用前輪70%、後輪30%的口訣時,後煞車的作用主要是輔助煞車,提供穩定的減速效果,同時幫助維持車身平衡。不過車手也要注意應避免過度依賴後煞車,防止後輪鎖死引發甩尾。

為了確保煞車過程平穩並保持最大抓地力,電單車司機應按照以下步驟。首先,前煞車應進行預備動作,即輕微按壓煞車桿,將煞車桿行程中的鬆弛空間消除,這個動作一般稱為「預壓」,可以讓煞車系統在正式施壓前進入最佳啟動狀態,同時增加手部肌肉的預判,以施加最合適的煞車力度,降低突發鎖死的風險。

接下來,應逐步增加前煞車的施壓力度,使前Fork能夠適應煞車力度變化,確保輪胎充分發揮抓地性能。當前煞車啟動後,應輕輕施加後煞車,提供額外穩定性。當電單車接近停止,應逐漸釋放煞車壓力,確保車輛能夠平穩停住。這種逐步增加與減輕煞車壓力的方式稱為「漸強煞車」(Crescendo Braking),能夠有效提升煞車穩定性,降低車輛失控風險。

在彎道中,電單車輪胎的抓地力大部分已經被用於維持轉向動作,如果在彎道內突然施加煞車,可能會超過輪胎抓地力極限,導致跣呔或Ball out衝出彎道的情況。作為新手,所有的減速動作最理想應在進入彎道前完成,並以合適速度入彎,再透過適當的油門控制與傾斜角度來維持穩定性。萬一必須在彎道內緊急煞車,應盡可能先將車輛直立,確保最大抓地力,然後再進行煞車。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