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平凡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一場隱形的流行病——心靈上的萎靡。這不是一種疾病,卻讓人們感到無力、缺乏目標,甚至對未來缺乏期待。這種情緒狀態,被稱為"萎靡",它悄無聲息地侵襲著我們的生活。
心理學中,心理健康是一個從抑鬱到心盛的連續光譜。心盛是一種充滿意義和掌控感的幸福狀態,而抑鬱則是一種感到無價值和沮喪的極端。萎靡則處於這兩者之間,是一種缺乏幸福感的狀態,它不僅削弱我們的動力,還可能增加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這個概念是由社會學家科里·凱斯提出的。他發現,許多人雖然沒有抑鬱症的症狀,但同樣也沒有達到心盛的狀態。這種心靈上的萎靡,可能比抑鬱症更常見,並且是一個更大的風險因素。
面對這種情緒,我們需要找到解決的方法。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情緒的存在,並為它命名。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那樣,為情緒命名是應對情緒問題的一種有效策略。當我們能夠將這種情緒命名為"萎靡"時,我們就能找到一種社會上可以接受的表達方式,並且能夠開始尋找解決的方法。
此外,我們可以通過尋找心流的經驗來對抗萎靡。心流是一種完全沈浸在某項活動中的狀態,這種狀態能讓人們忘卻時間和自我,進入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這種經驗可以是讀一本好書、完成一個有意義的項目,或者是與家人和朋友進行深入的對話。
我們也需要學會給自己一些不受打擾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於某件事情,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進步和成就感。同時,我們可以嘗試專注於一些小目標,這些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對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最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在這個新的現實中,"不抑鬱"並不意味著沒有掙扎,"不倦怠"也不意味著對工作充滿熱情。通過承認許多人正在經歷萎靡,我們可以開始面對這種靜靜的絕望,並找到走出心理學上的空白的途徑。這不僅是一個個人的挑戰,也是我們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只有當我們開始重視心理健康,並將其視為一種正常且重要的生活方面時,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