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這一常被忽視的「隱形流行病」,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未知的潛在威脅。根據台灣地區的官方統計,50歲以上的族群中,骨質疏鬆症成為第三大常見疾病,並且台灣在亞洲地區骨鬆性髖骨骨折發生率上名列前茅。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家醫科醫師李映樺提醒,從40歲左右開始,骨質密度將逐漸下降,尤其是女性停經後,這一過程將變得更加迅速。
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後果是增加骨折風險。患者可能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身高變矮、駝背或長期腰痛等外在變化,往往被誤認為正常的老化現象。然而,一旦遭受跌倒或輕微外力撞擊,可能導致所謂的低創傷性骨折,這對脊椎骨和髖部尤其危險。
自我檢測:四三二一法則
- 若身高與年輕時相比變矮超過4公分。背貼牆站立時,頭後枕部與牆壁間距超過3公分。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小於2公分。根據OSTAi1或MOSTAi2公式計算,若指標顯示高風險,建議進行DXA骨密度檢測。
- IOF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表:利用FRAX工具進行10年骨折風險評估,若全身骨折風險超過10%或髖骨骨折風險超過1.5%,應盡快進行骨密度檢測。
根據台灣地區的官方建議,以下人群應考慮接受骨密度檢查:
- 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
- 年輕於65歲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 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 脆弱性骨折者
- 罹患可能影響骨量的疾病或服用相關藥物者
- FRAX®骨折風險列為中度風險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