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正是秋遊賞景的好時節。邀上三五知己,暢飲歡談,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然而,秋季天氣轉涼,飲酒更需注意。
「喝酒臉紅」VS「喝酒臉白」
常有人說:「我一喝酒就臉紅,特別能喝。」對於這類說法,專家回應,喝酒臉紅,是因為身體裡缺少乙醛脱氢酶-2。如果肝細胞內缺少這種酶,乙醛無法被催化,大量的乙醛進入血液,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表現出臉紅、心跳快、噁心等症狀。因此,「喝酒臉紅反而是不能喝酒的表現」。
不過專家強調,喝酒臉白的人可能更危險。「因為他們不僅缺乏乙醛脱氢酶-2,還缺少乙醇脱氢酶,只能依靠肝臟裡面的一種P450酶慢慢氧化,靠體液來稀釋酒精。」酒精長期停留,不能被代謝,容易降低心臟的收縮功能,引起末梢血管血流減少,使臉色變得蒼白。如果一次性大量飲酒,容易引起昏迷、急性酒精中毒。
秋季飲酒遵循三原則
專家表示,如果有需要飲酒的場合,應注意如下幾點:
別喝太多。秋季氣候涼爽,人們的情緒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飲酒宜小酌,控制在二兩以內。
別喝太快。人體肝臟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時約10毫升,飲酒過快不僅會加大肝臟的負擔,還容易醉酒。
別空腹喝。空腹飲酒是大忌。在喝酒之前一定要吃些東西,胃裡有了食物,才能對酒精濃度進行稀釋,減少酒精對胃部的直接刺激。因此,下酒菜顯得尤為重要。
酒後用藥需警惕
專家稱,飲酒後通常不能服用以下藥物:
抗生素類藥物。如頭孢菌素類藥物,包括頭孢硫脒、頭孢哌酮和甲硝唑等,這類抗生素在喝酒後口服,會抑制酒精代謝,出現頭暈、虛汗、乏力,以及低血壓休克,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降壓藥、降糖藥。飲酒會導致血管擴張,導致低血壓和低血糖。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飲酒後一定要注意血壓和血糖變化,如果飲酒後血壓和血糖仍然比較高,可以適當應用。
非甾體類抗炎藥。酒精容易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和糜爛,而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會導致胃黏膜出現炎症和水腫。因此飲酒後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會加重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