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記憶】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日前在Facebook發文,指看似平凡的雞蛋,其實是腸胃健康的「黃金夥伴」,為身體帶來無數益處,但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別忘記安全和適量的原則。
卵磷脂延緩腦部老化
李醫生表示,卵磷脂能跟膽鹽乳化脂肪,令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更加輕鬆流暢。而且,它能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性,強化腸道屏障。此外,卵磷脂含膽鹼,這是合成乙醯膽鹼的關鍵物質,乙醯膽鹼是負責記憶、學習和專注力的重要「傳話筒」。卵磷脂還能穩固神經細胞膜,提升神經訊號傳遞的效率,幫助延緩腦部老化,讓思緒更加敏捷,強化記憶力。
富含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
他指雞蛋是高品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還含有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維他命A幫助維持皮膚和黏膜健康,同時支持視力功能;維他命D能促進鈣的吸收,強化骨骼結構;維他命B12對紅血球生成和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此外,雞蛋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有助眼睛健康。雞蛋還能提供鋅、硒等微量元素,支持免疫系統功能並增強抗氧化能力。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Facebook圖片)
機能蛋最近很流行,機能蛋是傳統雞蛋的升級版,透過添加功能性飼料配方,進一步提升雞蛋的營養價值和健康益處。例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機能蛋有益心血管健康;而添加維他命D或抗氧化劑的蛋品,則可能有助骨骼和免疫系統的維護。
未妥善處理可感染沙門氏菌
雞蛋雖然營養豐富,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成為沙門氏菌感染的來源,繼而引發腸胃炎或其他食物中毒症狀。使用雞蛋時應注意衛生,使用前後應徹底清洗雙手,並避免讓蛋殼接觸到其他食物。同時,烹調時應確保雞蛋徹底煮熟,特別是蛋黃部分完全凝固。雞蛋應存放於乾燥、冷藏的環境中,並避免食用已過保存期限的雞蛋。
建議每日攝取量
每天膽固醇建議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每顆約230毫克,健康成年人建議每天攝取1至2隻雞蛋,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人士,則應控制蛋黃的攝取量。即使需要降低膽固醇攝取,也不必完全放棄雞蛋,可以選擇多吃蛋白,搭配其他健康食材如蔬菜和全穀類。
2種煮法最易吸收
不同烹調方式會對腸胃產生不同影響,水煮蛋或蒸蛋因低油脂且易於消化,是胃腸健康的最佳選擇。煎蛋或炸蛋因含較多油脂,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胃炎、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患者並不適合。此外,膽結石患者需注意蛋黃的高脂肪含量,可能刺激膽囊收縮,引發疼痛,建議選擇蛋白代替。至於腸躁症患者,部分人對雞蛋中的蛋白或蛋黃敏感,尤其未全熟的蛋白,可能引發腹脹或腸絞痛,而低油的水煮蛋相對耐受性會較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