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要刷得乾淨,牙刷更要保持清潔。有研究指出如牙刷存放不當,可能比馬桶還要骯髒,有3種跡象亦顯示牙刷細菌量大增。
牙刷比座廁骯髒
台灣牙科醫生黃斌洋在診所YouTube頻道上載影片,表示牙刷每天都會接觸到食物殘渣,如存放不當、放置於陰暗潮濕的環境,可能會變成細菌的「大本營」。據美國大學研究發現,如牙刷存放不佳又未有妥善清潔,所監測到的細菌量可高達20萬,比座廁還要骯髒。
台灣牙科醫生黃斌洋。(Facebook圖片)
3種跡象顯示細菌量大增
黃斌洋指出,如牙刷刷毛已經出現開岔、底部變色,或是感冒痊癒、牙周病等患者,牙刷上的細菌量會大幅增加。因此,美國牙醫學會建議,即使牙刷外觀看起來乾脆,每隔3至4個月還是要更換一次。此外,牙刷要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並盡量遠離馬桶,以減少細菌侵害。
另外,台灣牙醫黃文龍提醒,如發現牙刷刷毛外翻爆開,代表其潔牙能力已經大打折扣,需要更換。如短期內每一把牙刷都爆開,可能要把刷牙力道放輕,或更換另一個品牌的牙刷試試,以確保口腔健康。
長期不換牙刷可致癌
台灣毒理專家招名威則指出,如長期未有更換牙刷,即使刷牙時不會把牙膏或水吞下肚,也容易影響口腔細菌生態,輕者會出現消化不良、吸收不佳、不利腸胃道健康,甚至牙周病或口腔傷口可能產生細菌感染,不易癒合;嚴重可能跟大腸癌等各種癌症、認知障礙症等腦部退化等有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