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 6旬男末期大腸癌 腫瘤達6cm大量惡性腹水 術後每日做一件事6年無復發

medium

至識健康

@getbettertoday

大腸癌 | 6旬男末期大腸癌 腫瘤達6cm大量惡性腹水 術後每日做一件事6年無復發

【大腸癌/手術】台灣一名61歲男子6年前因腹部脹痛、腹瀉就醫,確診末期大腸癌且情況危急,經過一連串手術和治療後,至今存活近6年未有復發。 

患大腸癌末期 大量惡性腹水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外科部主任盧瑞華表示,該名男患者在2019年3月因腹瀉、腹痛前去求醫,經大腸鏡和電腦斷層掃描(CT)檢查後,發現有降結腸癌和大量惡性復水,且癌細胞已擴散到腹膜的大網膜,屬大腸癌末期。在開刀切除腫瘤的過程中,醫生發現他的腫瘤有6厘米大,幾乎阻塞腸腔,惡性腹水有5,500毫升,並有淋巴轉移到腹膜、大網膜的問題,情況相當危急。

盧瑞華最後為患者切除腫瘤和大網膜的癌化組織,並且清除腹水,術後雙管齊下,繼續接受化療和標靶治療控制病情,至2021年8月接受正子掃描,已看不到明顯的癌細胞,至今沒有復發。 

每天保持一個習慣

盧瑞華指出,大腸癌末期患者如沒有接受手術治療,5年存活期幾乎是零;如接受手術,即使是已轉移到肝臟的患者,術後5年存活期約有1、2成,少數接受細胞治療的患者可以更久一點。而該患者目前持續服藥,保持每天晨泳1小時、2,000米的習慣,還能出國旅遊,對其他大腸癌末期患者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大腸癌成因

據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 高動物脂肪和低纖維(如蔬果)的飲食習慣
  • 缺乏運動
  •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
  • 結腸長期發炎(又稱潰瘍性結腸炎)或長出息肉
大腸癌常見徵狀

大腸癌的常見病徵包括:

  • 大便帶血(呈鮮紅或深紅)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
  • 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
  • 剛大便後還有便急的感覺,但不能排出大便
  • 腹部不適(經常有胃氣痛、飽脹或胃抽筋的感覺)
  • 體重無故地下降

以上提出的大腸癌徵狀可能與其他疾病的徵狀相近,因此如發現任何異常徵狀,應及早請教醫生。

預防方法
  • 多吃蔬果和五穀類食物,少吃肉類和動物脂肪。
  • 多做運動,適量飲酒及戒煙。
  • 如家族曾有大腸癌患者,應諮詢醫生看看是否需要進行基因或內窺鏡檢查。

【延伸閱讀】

大腸癌 | 每日飲一種飲品 大腸癌風險減17% 一類人有優勢抗癌效果更顯著

牙刷存放不當比馬桶污糟🪥 3種跡象菌量大增可致大腸癌

大腸癌 | 食爆谷🍿可預防大腸癌? 10大食品促排便降患癌風險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