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塑膠/塑膠微粒/認知障礙症/大腸癌】有最新研究顯示,人腦中的微塑膠含量正在增加,並可能與認知障礙症有關。新墨西哥大學研究人員分析2016年和2024年去世的人的腦組織,發現微塑膠的積累增加約50%。此外,死於認知障礙症的人腦中的微塑膠含量,比未被診斷出認知障礙症的人高。
綜合外媒報道,研究發現,人腦中最常見的塑膠是聚乙烯(polyethylene),這種塑膠常用於製造膠袋和一次性膠水樽。其他塑膠則包括聚丙烯(用於食品和飲料容器)和合成橡膠。
人腦微塑膠量增5成
在2016年,人腦中的平均微塑膠含量為每克3,345微克;至2024年,數字上升到4,917微克,增加50%,2024年的肝臟和大腦樣本中的塑膠微粒和納米微粒濃度明顯高於2016年的樣本。而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腦中的微塑膠含量更高,這可能與血腦屏障損傷和清除能力下降有關。
微塑膠如何進入大腦?
據報微塑膠需要通過血腦屏障才能進入大腦,血腦屏障是一層細胞,包圍著大腦,作為過濾器,防止有害物質進入。研究發現,小於200納米的塑膠微粒,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
儘管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微塑膠會導致認知障礙症,但研究結果顯示,微塑膠的累積可能與認知能力下降有關。研究人員指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微塑膠對健康的影響。
外賣紙杯、茶包可釋塑膠微粒
早前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表示,紙杯內層塗有聚乙烯,這層塑膠薄膜本來是為了防止液體滲漏,但遇到高溫、油脂、酸性或酒精飲品時,這層膜會加速釋放微小的塑膠微粒,無聲無息地進入血液和器官,最終積在細胞裡,影響它們的運作,增加患糖尿病、大腸癌等疾病的風險。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錢政弘錢政弘亦表示,如經常喝飲料、用膠袋或塑膠容器裝湯、裝食物,不免會溶解出塑膠微粒吃下肚。有研究發現,飲樽裝水的人每年可能額外攝取約9萬顆塑膠微粒,而飲自來水的人則只會攝取約4,000顆,形容塑膠微粒是造成大腸癌「幫兇」。此外,早前亦有研究顯示,一個茶包可向人體釋放數十億種危險的微塑膠。
一個茶包可向人體釋放數十億種危險的微塑膠。(網上圖片)
日常4招防範
醫生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來減少微塑膠的暴露:
- 避免使用一次性紙杯
- 選用對身體更友善的飲用容器
- 飲用自來水
- 自備水壺飲水和飲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