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專訪😫有壓力?唔使咁抗拒!港精神科醫生教你妙用呢條壓力曲線📈

東張+專訪😫有壓力?唔使咁抗拒!港精神科醫生教你妙用呢條壓力曲線📈

香港生活壓力大不容置疑,近年社會興起減壓熱潮,無論運動、郊遊、興趣等等都標榜減壓,但是壓力是不是一件絕對壞事呢?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醫生在「東張+」專訪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角度:壓力並非絕對壞事,提醒大家用不着過份抗拒或排斥!

😇壓力是動力 別過份排斥😇

「東張+」在開學季推出「關心校園」系列專訪,探討學童面對的壓力,陳醫生與之前香港大學講師、註冊社工胡蕙茵博士所說的(詳見相關新聞)不謀而合,我們可以學會接納自己的壓力反應,化壓力為生活的動力!陳醫生解釋:「其實壓力是一種中性的東西,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有壓力的。我常說,如果沒有壓力,我們就不會進步,因為壓力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東西。」

「譬如考試,如果小朋友、學生不用考試,你會勤力讀書嗎?是有點壓力才推動他讀書,但不要過分的壓力,過份就會導致好多問題出現。」陳醫生這裏強調,重點是平衡。

🌹適量壓力推動進步 過量適得其反🥀

陳醫生拿出一個壓力與表現的研究圖表說明,他說:「其實好多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壓力與其表現會形成一個調轉的U字,換句話說,早期有壓力會推動表現,例如剛才說,要考試就要讀書,勤力一點,慢慢辛苦一點,開始的時候與表現是成正比例的,即是壓力越大,表現越好。但是當去到這個頂點,壓力越多,表現卻不會越好,甚至有回落跡象,變成壓力太大的話,表現會更差,這時就是事倍功半了。」

陳醫生以圖表說明壓力與表現的關係

🧑🏻‍💻龐大壓力下 必須容許自己休息放鬆🏖️

陳醫生解釋,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掌握自己可以承受的壓力程度,大概去到八九成左右,就要容許自己休息和放鬆。如何知道自己開始壓力太大呢?例如讀書,陳醫生說:「如果讀書讀到好似『唔入腦』或者好攰,即是你已經去到這個頂點了。」

陳醫生以自己讀書時期的情況舉例說,就算考試期間,讀書讀到太累都容許自己休息,「我會去打球,打完回來洗澡,就在這位置(壓力最低點)再開始」。

🧑🏻‍💻人人受壓能力不同 要清楚自己狀況🧑🏻‍💻

其實筆者自己有時也很抗拒自己的壓力反應,變成再加重自己的壓力,所以陳醫生強調壓力不一定是壞事,重點是如何好好平衡。他提醒,人人受壓的能力不同,有些人很大壓力都沒有問題,有些人可能一點點壓力都受不了,情況絕對因人而異,也不能強人所難。

無論如何,太大壓力下勉強苦撐只會弄巧反拙,表現甚至比沒有壓力時更差,所以容許自己休息非常重要。陳醫生重申:「你不斷讀書你以為好勤力,讀到『我攰極,我都要再讀』,但其實你的精神集中度、記憶力會下跌的…這叫事倍功半,不值得啊!」

陳醫生警告,嚴重者更會導致焦慮等情緒問題,成績更不理想,勸喻家長、學生自己都要多理解和留意。

📝專家介紹📝

陳仲謀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