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電影裏,出家人總是氣定神閒,彷彿「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似的,現實的法師真的不會發火嗎?釋衍空法師在「東張+」《法師講心事》專訪坦言自己一樣有脾氣,一樣會罵人,但他強調重點是知所節制,還打趣地告誡不習慣發火的筆者:「唔嬲得耐會屈住㗎!」
法師會發脾氣嗎?衍空法師以下這個答案或者打破了坊間對法師的刻板形象,他笑着說:「我會發怒的!你別惹我,我會罵人的啊!」
空師強調發脾氣實屬正常,但更重要的是,發脾氣也要發之有道,剛剛好就好。
「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
空師以儒家中庸之道解釋:「人應該憤怒的…有些事惹怒了你,你就會發怒吧!但『發而皆中節』,即恰當、不帶偏激的。中就是不偏向二邊…節就是節約,足夠就好,別去罵人、打人、更加別挑起戰爭啦!」
😡學佛會發嬲?「唔嬲得耐會屈住!」🧨
筆者最初都會誤解,以為理智做人就不應發怒,但壓抑甚至否認憤怒,怒火會反噬自己,結果內心像藏了個核彈,隨時一發不可收拾。此時空師一臉關懷地給建議:「發一點吧!中節,你真的不爽,你憤怒就發怒吧?怎麼(不行)了?憤怒就是憤怒。但你發怒一會就好,別不斷怒火中燒。」
很多人習慣拿佛法批判修行人,例如「學佛怎麼還會傷心/擔心/憤怒?還未放下嗎?」等等,於是筆者不禁提出坊間的誤解:「學佛不是不能發怒的嗎?」此時空師稍稍停歇,歎了一口氣澄清說:「但一直壓抑發怒會委屈。荷爾蒙會不平衡…容許自己有點情緒,內心才有平安自在。」
事實上,學佛的人始終還未成佛,仍有情緒實屬正常,若然批判他們理應沒有情緒,是很大的誤解。空師強調重點是認識情緒,同時不任由情緒全盤操控自己,他說:「我不是要你做一張枱、不是要你做一塊石嘛,你中和一點做人…人是有情緒的,但這情緒又不要『大癲大廢,三兩日又爆』。」
⛈️接納情緒 境不轉心轉☀️
空師開創的佛法輔導也一直提醒大家要承認和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快樂就(讓自己)不快樂,但你又不用太着緊那個不快樂」。
訪問當天下着大雷雨,原定在外景的拍攝工作被迫改在室內進行,他以當時外面風雨飄搖來解釋「境不轉心轉」的智慧:「你可以要求上天不下雨嗎?你最多躲進冷氣房間,那就與你無關了!(內心)這個冷氣房間就是你內心的正見,並專注在禪修、禪定之中。當你的內心不去理會外面的世界,專注於內心的寧靜、佛號、觀呼吸等等,就能把你從外面世界的影響隔離,當你的心有這份平安自在或者訓練,外境對你的影響自然減低了。」
當然,讓內心「走進冷氣房間」需要日常的訓練,因為內心習慣在外攀求,未必願意「回房」。禪修冥想就是在訓練控制自己的專注力,讓我們能在外界紛擾之際,有能力將專注力從外轉移至內在的平靜。
空師語重心長地指出,當大家明白事物本質不虛也不實,就如上周專訪(詳見相關新聞)所說「如夢幻泡影」,不必太緊張,那自然更輕鬆,內心也自然能安定於自在的安寧。
🪷專家介紹🪷
衍空法師,香港大學高級院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是港大佛學以及佛法輔導碩士課程靈魂人物。法師創辦慈善團體「覺醒心靈成長中心」提供佛法輔導服務,有需要人士可申請費用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