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40歲女忽視一個身體警號 患第三期胃癌 醫生:90%患者都有同一情況

medium

至識健康

@getbettertoday

胃癌 | 40歲女忽視一個身體警號 患第三期胃癌 醫生:90%患者都有同一情況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Facebook專頁分享一宗病例,指有一名40歲女患者,因忽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終罹患第三期胃癌。幸經過積極治療和調理,3年後恢復良好。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Facebook圖片)


劉博仁指出,胃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據當地衛生福利部資料,每年約有3,700宗新增胃癌病例,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倍。

而在眾多危險因素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被視為最重要的因素,有研究顯示,約90%的胃癌患者曾感染此菌。此外,經常食用高鹽、醃漬、煙燻或燒烤食物、吸煙、過度飲酒,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3大貼士預防胃癌

劉博仁表示,透過早期篩檢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有效降低胃癌風險。而要預防胃癌,應從日常生活著手:

1. 健康飲食

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和飲水,飯前、便後勤洗手;少吃醃漬、煙燻、高鹽和燒烤食物,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2. 戒煙、限酒

吸煙人士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非吸煙者高2.52倍,過度飲酒也會增加風險。

3. 定期檢查

如有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應接受除菌治療並定期檢查。

甚麼是幽門螺旋菌?

據本港港安醫院資料,幽門螺旋菌是一種可以在胃部和十二指腸內生存的細菌,這種細菌主要寄生在胃黏液或黏液細胞內,它會降低胃酸的酸度,從而引起慢性胃炎,若置之不理 ,有可能隨年月而演變成胃癌。

感染幽門螺旋菌症狀

受幽門螺旋菌感染的人,初期沒有任何徵狀,即使潛伏多年亦難以察覺。帶菌者於初期會感到胃脹、胃氣多、突然消瘦、胃痛、食慾不振,症狀與普通腸胃不適相似。

由於幽門螺旋菌可誘發慢性胃炎,因此當中10%至15%的病人會出現腸胃潰瘍及出血、嘔吐、貧血、黑糞等症狀。

幽門螺旋菌感染風險因素
  • 40歲以上
  • 有吸煙習慣
  • 有家族病史
  • 同住家庭成員有感染幽門螺旋菌


【延伸閱讀】

胃癌 | 餐餐吃一物送飯幾十年🍚 6旬夫婦先後患上胃癌

大蒜降7種癌症風險🧄 3種食法取最佳抗癌效果

飲一款茶防6種癌症 胃癌風險大減30% 一種沖法抗癌力更佳🍵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