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 瑪嘉烈醫院員工疑爆大腸桿菌感染群組 消息指一名醫生離世 7大傳播途徑 一種肉最易感染

medium

至識健康

@getbettertoday

食物中毒 | 瑪嘉烈醫院員工疑爆大腸桿菌感染群組 消息指一名醫生離世 7大傳播途徑 一種肉最易感染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據報有消息指瑪嘉烈醫院一名腫瘤科醫生上周因食物中毒離世,懷疑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消息指,該名醫生30多歲,上周工作期間突然暈倒,短時間內離世,調查後疑因食物中毒病逝,其他相關員工亦出現痾嘔等病徵,暫時未有病人受感染。


甚麼是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於人類和溫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不會造成傷害,但某些菌株,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則能產生強烈毒素,並可引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O157:H7大腸桿菌是與公共衞生有關的最重要的血清類型。其他血清型的菌株,例如O104:H4大腸桿菌亦可引致嚴重疾病和爆發。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病徵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和腹瀉,甚至出血性腹瀉,亦可能會出現發燒和嘔吐。少數病人的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例如在幼童出現引致腎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綜合症」。

任何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受到感染。雖然幼童和長者會較多出現嚴重病情,但即使是年紀較大的健康兒童及成年人亦可能出現嚴重感染。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傳播途徑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主要由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等。該病亦可透過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來自被污染的飲用水和遊憩用水的水源性傳播均曾有報告。此外,直接接觸農場動物或其周圍環境也是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潛伏期

約為3至8天,一般是3至4天。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治療方法

治理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採用支援性治療。當患者出現嚴重腹瀉時,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抗生素不應用作治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亦有可能增加溶血性尿毒綜合症的風險。患者如出現溶血尿毒症,有可能需要特定的支援和輸血治療。

預防方法

要預防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與預防其他食物傳播疾病相似。市民須注意個人及食物衛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後、如廁或更換尿片後和接觸動物後,都應該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 進食和飲用已徹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煮或翻熱食物時,須確保其中心溫度達至70°C或以上並維持至少30秒。
  • 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 如出現懷疑受到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腸道病徵,特別是出血性腹瀉,應立即求醫。


【延伸閱讀】

前空姐爆搭飛機✈️勿飲3種飲品 2大貼士免接觸污糟飲用水💧

港大14名學生集體食物中毒 曾進食快餐店堅尼地城分店外賣盆菜

土瓜灣13人酒樓用膳後食物中毒 曾進食燒雞叉燒等燒味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