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成因
糖尿病是一種屬於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其主要成因是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Insulin Deficiency),或體內對胰島素產生抗拒(Insulin Resistance),或兩種現象同時出現而導致血糖過高、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 糖尿病患者的過高血糖會經尿液排出,造成「糖尿」 現象,故稱之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種類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簡稱IDF)在2019年的統計,有超過110萬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而過去30年,隨著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各國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也越來越多。糖尿病可按其成因及病徵主要分為四類: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三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較多為遺傳因素,是由於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胰島素產量減少而引起的,通常在年輕時發生。
二型糖尿病則是由於體內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而引起的,通常在中年或晚年發生。
三型糖尿病基本上是大腦無法對胰島素反應,導致腦部血糖過高,造成認知功能衰退。
妊娠糖尿病一般在懷孕第 4 至9 個月間發生,懷孕期間體重上升,通常由於懷孕時對胰島素需求增加,但胰臟未能提供足夠分泌;懷孕期間身體分泌抗衡胰島素的荷爾蒙,導致胰島素功能降低;身體無法將糖份轉作能量,過多糖分累積於血液,導致血糖上升等三個主要原因發生,也有機會是遺傳。
一型二型糖尿病的症狀
針對常見的一型二型糖尿病的症狀可能因病情的嚴重程度而異,但是一些常見的症狀包括:
- 多尿
- 口渴
- 飢餓感
- 乏力感
- 失明
- 腎臟疾病
- 皮膚感染
- 神經病變
你是否高危一族?
如果你沒有出現以上症狀,恭喜你!不過隨著年紀堵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會愈來愈大。你可以透過香港大學的簡易糖尿病評分 (NDS)初步評估自己是否糖尿病的高危一族:
年齡 | 分數 |
---|---|
25 - 34 | 0分 |
35 - 44 | 8分 |
45 - 54 | 13分 |
55 - 64 | 20分 |
65 - 74 | 22分 |
BMI | 分數 |
---|---|
18.0 - 19.9 | -6分 |
20.0 - 22.9 | 0分 |
23.0 - 24.9 | 9分 |
25.0 - 27.4 | 14分 |
27.5 - 29.9 | 18分 |
≥ 30.0 | 20分 |
高血壓 | 分數 |
---|---|
有 | 8分 |
沒有 | 0分 |
NDS評分達28分或以上即屬高危一族,建議檢驗糖尿病。如果你屬高危一族,而檢驗結果正常,膚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和恆常運動,亦應定期複檢。
糖尿病治療方法
目前最普遍的治療方法大概分別兩種:
1. 口服降血糖藥
種類 | 功能 |
---|---|
磺胺尿酸劑 (Sulfonylureas) | 刺激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 |
雙胍類(Biguanides) | 減少肝臟製造葡萄糖,增加身體組織(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及減少葡萄糖在腸胃道的吸收 |
α-葡萄糖甘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s) | 減慢小腸吸收葡萄糖,從而避免進餐後出現過高血糖 |
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 Sensitizer) | 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ipeptidyl Peptidase-4 Enzyme Inhibitors, DPP4) | 抑制DPP4分解由腸道細胞分泌的荷爾蒙GLP-1,從而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
胰島素促泌劑 | 刺激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 |
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LT2) | 令腎臟減少回收葡萄糖,而多餘的葡萄糖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
2. 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Insulin)是一種荷爾蒙,由胰臟內的β細胞製造。胰島素的工作是幫助血糖進入身體細胞,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它是一種蛋白質,功效會被腸胃的消化液破壞,故不能口服,一般都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收。而注射性胰島素亦有分為速效、短效、中效及長效數款及多達十多個牌子,詳情請向醫生查詢。
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
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包括:
-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控製糖分和澱粉質的攝入量
- 增加運動量,保持適當的體重
- 定期檢查血糖,並按照醫生的建議控制血糖水平
- 注意藥物治療,盡可能使用安全有效的藥物
- 定期接受眼部、腎臟等相關器官的檢查,以監測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
- 學習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技能,包括如何測量血糖、如何注射胰島素等
-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高風險人群,如肥胖者、高血壓患者、高血脂症患者等,應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人的飲食與正常人應有的飲食其實是一模一樣!兩者本應都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只是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得比較嚴格。以下是數個健康飲食的要點:
- 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比例進食。
- 以「少食多餐」為原則,有助穩定血糖。
- 注意營養均衡,多吃高纖維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糙米。
- 選用健康的烹調方法,如蒸、煮、烚。
- 減少進食高脂肪的食物,例如肥肉、油炸食物、全脂奶、蛋糕、椰漿。
- 避免進食高糖分的食物。愛吃甜食的人士可使用代糖調味。
- 減少以生粉「打芡」,並避免用芡汁拌飯。
- 選用含低脂肪的食物,並採用低脂烹調方法。
- 減少進食加工及醃製的食物。
- 留意營養資料標籤中的脂肪、鈉(或鹽)和糖的含量,選擇低脂、低鈉和低糖食物。
中醫稱為「消渴症」 對症下藥分三期
第一個階段—糖尿病前期,以脾虛為主,中醫稱作「脾癉」,症狀主要為不欲飲食,或食慾正常但因脾不能將水濕排出體外而導致肥胖、舌有齒痕而苔厚膩、脈濡(脈象型態浮細而軟)等。糖尿病早期未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等症狀時,也被稱作「脾癉」。這個時期中醫以健脾為主,改善患者脾虛體質,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也可逆轉早期空腹或餐後血糖異常,阻斷其發展成糖尿病。有家族史的患者建議在這個時期提前採用中醫的阻斷療法。
第二個階段—糖尿病期,以陰虛為主,中醫叫「消渴 」,典型表現是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狀)、舌紅少苔或無苔;而脈細數(脈象從容和緩、不浮不沉)則主要見於糖尿病中期及晚期,只有極少數病人會於早期出現此症狀。這個時期中醫會以「滋陰生津養液」為主,以預防糖尿病標靶器官的血管損傷。
第三個階段—併發症期,以「氣陰兩虛 」為主,更嚴重的則為「陰陽兩虛 」,患者除了有「三多一少」的症狀,更可能出現糖尿病性眼疾、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糖尿病性心臟病及腎病。這個時期常見的症狀包括舌質萎軟、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沉細無力。此時中醫會主要對症治療,保護標靶器官的血管,以改善其功能並阻止進一步受損。
糖尿病常見Q&A
Q: 糖尿病患者是否不可以吃甜?
A: 吃糖的確會立即提高血糖濃度,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因此想吃零食、甜食之前,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因為如果控制得宜,仍然可以在血糖穩定狀況下攝取少量的甜食。
Q: 糖尿病人一旦接受胰島素治療,是否一輩子都必須注射胰島素?
A: 不一定。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終生都需要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如果口服藥物控制得很好,因為某些因素 ( 如生病或開刀 ) 而使用胰島素治療時,病情穩定後,大部分都可以改回口服藥物治療。
Q: 長輩患有糖尿病,遺傳到我的機率大嗎?
A: 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得到糖尿病的機會並不會比一般人高;二型糖尿病來說,父母親任一方有糖尿病的話,子女得到糖尿病的機會約 1/4;父母親雙方都有糖尿病的話,子女得到糖尿病的機會約 1/2 ~ 2/3。
Q: 懷孕時注射胰島素會影響胎兒嗎?
A: 不會。血糖升高會造成胎兒畸型、體重過重、早產、流產或死產,所以懷孕時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而懷孕時不能使用口服降血糖藥,只能用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當然,如果飲食控制及運動就能把血糖控制好的話,也可以不必注射胰島素。
追蹤IG: Get Better Today,
跟你分享更多健康、醫療資訊!
以上資訊並不構成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