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今年發佈的「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24 中發現「年長獨自照顧者」達 26 萬。家福會於 2021 年起於崇德家福軒 — 家庭退修中心(白屋)推行為期三年的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家家自然好心晴」計劃,旨在提升家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透過融合大自然元素的靜觀活動紓解照顧者壓力。家福會亦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應用科學系為此計劃進行「自然為本靜觀課程研究」結果昨天發佈。 研究發現家庭照顧者參加課程後抑鬱和焦慮癥狀顯著改善。
「自然為本靜觀課程研究」於 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 月進行。對象為參加 課程時正經歷壓力的家長, 包括有特別學習需要子女、經歷離異的家長, 以及長者照顧者, 包括認知障礙症、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體弱長者照顧者。
是次研究分別於參與計劃前一個月、計劃前、計劃後和三個月後進行。第一部 份以量化研究邀請95 名參加者完成問卷調查,追蹤照顧者的身心及家庭健康, 從參與課程的不同階段作比較;第二部份以質性研究向 34 名參與者收集主觀 經驗的轉錄,展示自然為本的靜觀課程對參加者的經驗和益處。
由於照顧責任及缺乏時間在家定期進行靜觀練習,令家長和照顧者很難投入時間和精力在靜觀課程,其效果可能受到限制。自然環境是提升注意力的理想環境,同時讓參加者有足夠的空間覺察及整理身體狀況及情緒,能夠更清晰地面 對及釐清當下的問題,對提升參加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關係均有正面影響。
研究發現:
(1) 長者照顧者在參與課程前後比較,在「抑鬱」、「焦慮」、「壓力」、 「身體不適」、「日常功能」和「幸福感」的指標均有顯著改善。在前 測和三個月後的追蹤之間, 「家庭功能」和與「大自然聯繫」也得到進 一步改善。大自然環境讓照顧者得以放鬆,提升了照顧者與家庭成員之 間的溝通,關係亦得以改善。
(2) 面對壓力的家長在參與課程前後比較,在「壓力」、「身體癥狀」、「日常功能」和「自我慈悲」的指標均有顯著改善。在前測和三個月後的追蹤 之間,「焦慮」和「家庭衝突」的所有子量表(心理侵害、體罰和身體虐待)也有顯著改善;而抑鬱症狀也略有改善。
參加者亦表示於自然環境中參與靜觀課程讓他們能夠達至三大效果:
(1) 遠離照顧壓力和體驗大自然靜觀力量 暫時讓身體遠離日常的照顧壓力及生活環境,投入自然的美景中,讓他們感受到自然環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擺脫照顧壓力和負擔的空間,能夠先聆聽自己的身心需要,找回生活重心。
(2) 體驗延伸 (自我覺察、調節) 能夠將自己在自然環境中的經歷聯繫到育兒和照顧經歷當中,讓他們感到放鬆, 享受在白屋的活動,同時感受到自然環境和靜觀練習中帶來身心內在的更新和轉化(滋養)。白屋的體驗亦讓參加者學習以新角度面對壓力,愛惜自己,將正能量 帶到現實中。
(3) 相容性 (大自然促進情緒及身體的調適) 自然環境容易讓參加者放鬆心情,也為他們提供情緒上支援,同時促進他們自身的調適,提升處理壓力和情緒的能力。
家福會家庭服務高級經理駱慧芳女士表示,家庭照顧者的工作既辛勞又沉重,容易令身心疲累,影響其照顧效能和家庭關係;大自然環境讓參加者能夠容易放鬆,學習歇息,照顧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駱女士亦表示在支援家庭照顧者方面,需要各界攜手合作;政府可提供社區大自然的環境及設施場地或資助社福機構定期舉辦「自然為本」靜觀課程/活動,讓有需要的家長或長者照顧者在就近的社區可以參加「融合大自然元素」靜觀活動,歇息一刻,促進個人及家人的身心健康。 在商界方面,僱主可適時安排/鼓勵僱員參加「自然為本靜觀」課程及活動,冀望為作為照顧者的僱員提供更多喘息空間,提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