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講心事💜放下vs放棄有咩不同?要放下的只有執着(而不是人事物…)

法師講心事💜放下vs放棄有咩不同?要放下的只有執着(而不是人事物…)

在親友經歷失敗、失戀、意志消沉的時候,我們很習慣勸對方「放下」,但很多人其實混淆「放下」和「放棄」,說起來變成勸人放棄心中理想,結果安慰不成反而容易惹怒對方。可知道「放下」其實是一種積極面對?致力推廣佛法輔導的釋衍空法師在「東張+」《法師講心事》專訪中闡述「放下」和「放棄」兩者的分別,他強調「放下」不等於「放棄」。而人生在世,最需要放下的通常只是內心的執着,而不是隨便放棄身邊的人、事、物。

「『放下』和『放棄』是很不同的,『放棄』你就已經Finish(事情就完結),沒了,失去了。但放下執着,我就會多一分靈活去隨緣,就會多了Flexibility(彈性)去做好這件事。」衍空法師強調,分清楚兩者非常重要。

✊放下執着 但不是甚麼都放下🫴

佛教常說「放下」,主要是針對內心的執着,而不是叫人一遇困難就放棄,衍空法師解釋:「『放下』通常是說,放下一些執着,放下執着還是應該繼續堅持?你就要分清楚,放下什麼、執着什麼、堅持什麼、不用堅持什麼?總不能說什麼都放下。」

所以「放下」的重點是分辨清楚現實,明白有些執着是多餘、於事無補的,並接受目前的因緣條件繼續前行,衍空法師舉例說:「譬如說,我不想老去,沒有人希望老去的,但事實是現在老去了。若然我很忟憎、不喜歡老去,那就繼續受苦了。所以對事實或者一些客觀的事情,我們要隨因緣處理好。」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

「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佛教這偈頌就是強調要分清楚事情到底有沒有辦法堅持。以上述的例子,沒有人不會老去,忟憎、不喜歡也「不濟事」,就該放下抗拒衰老的執着;但年華老去一樣可以活得精彩,我們選擇「優雅地老去」就是我們「尚可為」的事

衍空法師更以佛教徒最高的目標—成佛—舉例說明「放下」不等於「放棄」的道理,他說:「『放棄』就是說整件事我不玩了、丟掉他,但『我放下』不等於『我放棄』的。例如有人說,『空師你今世想成佛嗎?』我想,不過我會不會做到?多數都不會了。但會不會放棄呢?我不會放棄嘛!我今生沒成佛,可以在下世、下下世成佛的。我只是放下『今生要做到』,如果放棄,就整件事情都不做了。」

🌿隨緣是增加自己達標的彈性🫰

放下執着,其實可以給我們更多空間和彈性,隨現實的環境和條件繼續堅持理想,衍空法師又以過馬路舉例說,就算真的趕時間到達目的地,若然過馬路遇上紅燈亮了總得停一停,「放下」要即時過馬路的執着,但不是「放棄」過馬路甚至「放棄」前往目的地

衍空法師強調要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好的東西是絕對值得繼續堅持,但他也提醒:「如果是吸煙?那放棄啦!賭博?放棄啦!這些東西雖然看來會贏,但很愚蠢的!」

🪷專家介紹🪷

衍空法師,香港大學高級院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是港大佛學以及佛法輔導碩士課程靈魂人物。法師創辦慈善團體「覺醒心靈成長中心」提供佛法輔導服務,有需要人士可申請費用豁免。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