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七月|鬼門關大開要「施食」遊魂野鬼? 港大博士法師:唔係買佢怕

踏入七月|鬼門關大開要「施食」遊魂野鬼? 港大博士法師:唔係買佢怕

今日是七月初一,中國人傳統稱七月為「鬼月」,相傳今天鬼門關大開,遊魂野鬼會在從「陰間」來到「陽間」,在我們身邊出沒,令人感覺特別陰森恐怖。

鬼神之說當然不能盡信,但這個月街上少不免會遇到街坊半夜在路邊燒街衣,大家對這項民間習俗了解有多深呢?「東張+」請來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大嶼山鹿湖精舍住持洞鈜法師,從佛教的角度細說七月故事,今天我們先談燒街衣、施食的習俗。洞鈜法師娓娓道來鬼節的由來,原來街衣灰燼紛飛的恐怖氣氛背後,是民眾感恩先祖和慈悲大眾的心。


👻佛教不提倡拜鬼神👻

「其實燒街衣主要發自慈悲心,抱著這個慈悲心,當我們知道這個眾生很苦的時候,或者這個鬼道的眾生很苦的時候,有的很多孤魂野鬼或者沒得吃的話,我們有能力的話我們布施施食給這個孤魂野鬼,這個都是一個慈悲的心。」洞鈜法師強調,佛教並不提倡「拜鬼神」,但不否定鬼道也有眾生,而施食不是要討好或賄賂孤魂野鬼給自己好處,而是出於慈悲。

「中國傳統說人死為鬼,但這個鬼不是現在我們的理解像猛鬼、惡鬼的,只是一個靈魂在這一世完了人間的使命,之後死了去到另外一個空間,是另外一個生命體。」洞鈜法師指出,在佛教的概念,不是人死了變成鬼就需要人去拜祭,他強調:「如果是佛教的角度,其實是紀念祖先、祭祖的概念。」


👻燒衣習俗背後是感恩與慈悲👻

洞鈜法師以歷史細說這習俗的由來,他指出農曆七月在古代屬孟秋月,通常開始收割第一批五穀。歷代皇帝天子通常都會以第一批五穀祭祖,在豐衣足食時不忘先祖的功勞,「他背後就是紀念先人這麼辛苦努力將這一片地方發展到這樣,我們抱着一顆很感恩的心」。

而佛教傳入中國後,南北朝梁武帝提倡啟建盂蘭盆法會,加上道教「中元節」說地獄開放讓眾生從陰間回到陽間看望子孫的傳說,才衍生出目前燒街衣給遊魂野鬼的習俗。因此,施食不是拜鬼神,而是祭祖的延伸,背後是因為慈悲為懷,顧念到沒後代的先人。


👻燒衣不如生前多關心長輩👻

不過洞鈜法師認為,「祭而豐不如養之薄」,與其死後祭祀,不如好好照顧在生者,平時多關心身邊的長輩、老街坊,他語重心長的提醒大家:「燒街衣其實是提醒我們,有沒有拿出一點點時間陪老人家?我覺得這不只是死後才做,生前我們多一點關心老人家,這個意義比較重大的。」

(訪問從佛教角度剖析農曆七月的典故,專家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


📝專家介紹📝

洞鈜法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大嶼山鹿湖精舍修葺工程負責人。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