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 飲樽裝水每年吞9萬塑膠微粒落肚 成大腸癌「幫兇」 醫生教2招自保

medium

至識健康

@getbettertoday

大腸癌 | 飲樽裝水每年吞9萬塑膠微粒落肚 成大腸癌「幫兇」 醫生教2招自保

【大腸癌/樽裝水/塑膠微粒】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錢政弘在Facebook上傳短片,表示塑膠微粒普遍存在於各種日常用品和飲食中,包括飲用水、啤酒、海鮮和食鹽,每人平均每年攝入率約3.9萬至5.2萬個顆粒,而膠袋、膠樽等食品容器,都可能出現塑膠微粒。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錢政弘。(Facebook圖片)


塑膠微粒可致大腸癌

錢政弘指出,近年有研究發現,在大腸癌細胞裡面可以找到的塑膠微粒數目,是正常大腸組織的3.4倍,這些塑膠微粒甚至會隨著癌細胞增生和轉移到遠處器官,「所以說塑膠微粒就算不是造成大腸癌的元兇,應該也是幫兇」。

錢政弘表示,如經常喝飲料,用膠袋或塑膠容器裝湯、裝食物,不免會溶解出塑膠微粒吃下肚。有研究發現,飲樽裝水的人每年可能額外攝取約9萬顆塑膠微粒,而飲自來水的人則只會攝取約4,000顆,兩者之間的差異驚人,故他建議還是自備水壺飲水和飲料。

專家教2招自保

台灣有「無毒教母」之稱的譚敦慈曾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指出,她不飲樽裝水,首先是不環保;其二是美國有非牟利組織曾進行研究,發現飲自來水1年的人,大概喝進4,000顆塑膠微粒;但如飲的是樽裝水,可能會喝進10多萬顆的塑膠微粒。

譚敦慈又指,基於環保和為了健康,建議自備水樽,例如她會隨身攜帶不鏽鋼保溫杯,食品級的不鏽鋼有304或316,而她會選擇304,因為316是醫療用,「我們用剛剛好就好,把能源留下一代」。

【延伸閱讀】

喝紙杯熱飲吞塑膠微粒可致癌 恐致9大疾病 醫生教2招自保

大腸癌 | 食爆谷🍿可預防大腸癌? 10大食品促排便降患癌風險

大腸癌 | 每日飲一種飲品 大腸癌風險減17% 一類人有優勢抗癌效果更顯著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